春天,万物复苏,本应是脱下厚重冬装,轻装上阵的季节。然而倒春寒”却像一位不速之客,打乱了春天的节奏。
中医认为,“风为百病之长”,而倒春寒正是以风邪为主,夹杂寒邪,容易侵袭人体,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,特别是老人、儿童、体弱者,更需提高警惕。
倒春寒常“击倒”三种人
1. 老人
老年人适应能力较差,抗病能力下降,且循环系统功能减弱,所以最易受到“倒春寒危害。一些慢性病患者血压波动增大,最易诱发中风、心肌梗死等。
2. 儿童
儿童免疫功能相对较弱,对“倒春寒”难以适应。此时,若不注意保暖,细菌、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,容易患上流行性感冒、麻疹、水痘、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。
3. 女性
一些时髦女性在初春过早地减少着装,穿上漂亮的春装。专家提醒,女性膝关节对冷空气的刺激较男人更敏感,遭受冷空气侵袭后,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、酸痛等症状,久之,易引起风湿性关节炎。
面对倒春寒,中医讲究“未病先防”。具体来说,就是要扶助正气,增强自身抵抗力,同时也要注意祛邪外出,防止病邪深入。
未病先防
中医教你如何应对“倒春寒”
1. 穿衣保暖
早春气温波动大,衣着宜“下厚上薄”。尤其要注意头、肩、背、肘、足等处的保暖。尤其要注意护好头颈部及双脚,不然,寒湿之邪很容易侵袭人体,导致各种疾病。
2. 起居有常
春天,宜“夜卧早起”。中医认为,如果运动和饮食不当,大量汗出而损耗体内阳气,或体内湿气较重等,都可能导致阳气升发不足而生春困。
要适应这种生理变化,就应当早睡早起,多参加室外活动,舒展肢体,以汲取大自然的活力,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时节相应,保持充沛的精力。
3. 饮食调节
春季肝气旺盛,容易脾胃虚弱。黄精性平味甘,既能补气,又能养阴,且不滋腻,非常适合春季食用,玉竹滋阴润燥、桂圆养血安神,三者搭配非常适合容易疲劳、食欲不振、经常咳嗽、咽干口渴的人喝。
4. 中医理疗
除了食疗、茶饮、注意起居,中医理疗也可以助我们养阳气,固正气。
艾灸: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、扶阳固脱的作用,可以选择足三里、关元、大椎等穴位进行艾灸,以增强体质,预防感冒。
拔罐: 拔罐可以祛风散寒、活血通络,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、身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。
推拿: 推拿可以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,可以选择风池、合谷、列缺等穴位进行按摩,以缓解鼻塞、头痛等症状。
温馨提示
春季养生应顺应自然规律,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情绪波动。注意防寒保暖,适时增减衣物,避免受凉。若有不适请立即咨询专业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