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节气养生】立冬养生好,一冬病不找!5种养生方式,助力健康过冬~
健康内容2024-11-07

立冬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起始。立冬,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,万物进入休养、收藏状态,是中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。

俗话说:“立冬养生好,一冬病不找”。如今冬季来临,正是养生的好时机,和小爱一起来看看,立冬该如何养生。

起居:顺应自然,调和阴阳

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……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。”立冬后,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收敛,万物进入休眠状态。人体也应顺应这一规律,调整作息,做到早睡晚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,让身心得以充分休息。同时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减少夜间活动,有助于养阴固阳,调和阴阳平衡,为冬季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饮食:温润滋补,养肾为先

20241108165611A009.jpg


立冬后,饮食调养应以温润滋补为主,旨在帮助身体蓄积能量,抵御寒冷。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中提到:“肾主冬,足少阴太阳主治。其日壬癸,肾苦燥,急食辛以润之,开腠理,致津液,通气也。”这意味着冬季养肾尤为重要,可通过食物来温润滋养肾脏。

温润食物:如羊肉、牛肉、核桃、黑豆等,既能温阳散寒,又能滋养肾气。

时令果蔬:如萝卜、白菜、苹果等,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,有助于增强免疫力。

养肾佳品:如黑芝麻、枸杞、山药等,这些食物能够补肾益精,增强肾脏功能。

着装:保暖防寒,护阳固本

20241108165837A010.jpg


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曰: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,则折寿而不彰。”立冬后,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,保暖防寒成为首要任务。应选择保暖性能好的衣物,尤其是保护好腰部、脚部和颈部,这些地方容易受寒,影响阳气升发。同时,避免穿着过于紧身或厚重的衣物,以免影响血液循环,导致身体不适。

运动:动中求静,和于四时

《内经》中提到:“和于四时,调于四气,使脏气平和。”立冬后的运动应以轻柔缓慢为主,如太极、八段锦、瑜伽等,既能促进气血运行,又能避免大汗伤阳。运动前后适当拉伸,避免肌肉拉伤。同时,应避免在清晨和夜晚进行户外运动,以免寒气侵袭,伤及阳气。

立冬养生重在养肾

中医认为,冬季是阴气极盛、阳气内藏的季节,与肾的藏精功能相契合。肾精充足,则生命力旺盛,能够抵御寒冷,保持身体健康。因此,立冬时节应注重养肾,

除了上述提到的饮食调养之外,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揉、艾灸等方法,来滋养肾气,增强体质。

1. 肾俞穴

位置: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(约二指宽)处。

方法:用双手中指按于两侧肾俞穴,用力按揉20~30次,或握空拳揉擦20~30次,至局部有热感为佳。也可采用艾灸的方法,点燃艾条,对准穴位进行温和灸,每次10~15分钟。

2. 涌泉穴

位置:位于足底部,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,约当足底第2、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/3与后2/3交点上。

20241108165852A011.png


方法:将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,来回轻轻按揉,每天揉20~30次为宜。也可在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后,再用手搓热后按摩,直至足心发热为止。涌泉穴是肾经的首穴,按摩此穴可激发肾经的经气,疏通肾经的经络,具有安神助眠、温补肾经、益精填髓的功效。

3. 关元穴

位置: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,脐下3寸(约四指宽)处。

方法:将四指并拢,横着放在脐下,小指的下缘就是关元穴。按摩时,以关元为圆心,左或右手掌做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按摩3~5分钟。然后,随呼吸按压关元穴3分钟。关元穴是任脉上的穴位,是大补穴,按摩或艾灸此穴可补肾壮阳、补虚益损,使肾气活跃,补充肾气。
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