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。处暑即为“出暑”,是炎热离开的意思。
这期间天气的特点是中午热、早晚凉、昼夜温差大,容易出现咳嗽、干咳、哮喘、喉咙痛等不适症状。
中医强调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《内经》上说:“夏主心,秋主肺。”,在处暑时节养生要注重健脾祛湿,练肺补肾,以下几点养生建议,希望帮你平稳应对“多事之秋”。
多吃祛湿滋阴食物防秋燥
常说“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”,秋天的“收”指收敛湿气,多吃酸性食物可以有效祛湿。
中医讲究五脏对应五色,肺主白色,素菜方面可多选择百合、芝麻、藕、莲子等,鸭肉是当季荤菜首选,配以麦冬、山药、石斛,在祛湿时还能起到滋阴效果,水果可吃些偏酸的葡萄、苹果、山楂。
早睡早起,午睡小憩解秋乏
处暑后应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,每晚9-11点是入睡的最佳时段,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疲劳,恢复精力。
根据中医五行,夏季主心,经过整个夏季,心难免受损,不注意调养容易出现心肾不交,表现为失眠症状,为此他建议每天午睡20分钟,在休息中补心益血。
另外,在不疲劳的时候,有意识地伸⼏个懒腰,也会觉得舒适。
多和大自然亲近防“秋悲”
秋,在五脏为肺,在五行属“金”,金克木,肝属木,肝气容易郁结,情绪容易低落。因此,情志调摄上应保持积极乐观心态,多与自然亲近,在空气好的地方多做深呼吸,以宣肺气。
秋高气爽,户外的适量运动还可以迅速使机体消除“秋乏”的感觉,一些深长呼吸的运动项目,比如散步,体操,健身气功,太极拳,瑜伽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初秋防晒很重要
有的人认为,秋天到了,阳光也开始变温柔,防晒霜已不是必需品了。
其实,这种想法不正确,虽然⽓温下降,⼈们感觉凉爽,但事实上紫外线还和夏天⼀样强,加上秋天⼈们出游频繁,防晒依然是护肤⼤件事,不但应该继续使⽤防晒霜,防晒 倍数还应和夏天⼀样。
处暑.养生食疗茶饮
1. 滋补鸭汤
材料:鸭子一只,当归、黄芪、黄精、党参等滋补药材适量。
做法:将鸭子、当归、黄芪、黄精、党参洗净;鸭块焯水,加入足量清水,放入鸭肉和药材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 1 - 2 小时,至鸭肉熟烂、汤汁浓郁。
作用:滋阴降燥,清火益肺
2. 银耳雪梨汤
材料:银耳、雪梨、川贝母、冰糖。
做法:将银耳去根、去杂洗净,撕成小片;雪梨去皮、去籽,切成多块;将银耳片、雪梨块、川贝母、冰糖同放在炖皿内,上笼蒸 30 - 40 分钟,取出即可。
作用:滋阴清肺、消痰降火。
3. 雪梨陈皮青揽茶
材料:雪梨 1 个,陈皮 1 瓣,青橄榄 4 - 5 枚,冰糖适量。
做法:雪梨去皮、芯,切块,青橄榄拍裂,上料加适量清水,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 20 分钟即可。
作用:润肺利咽,化痰止咳。适用于经常咽干、咽痛、慢性咽炎人群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