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养生 | 秋燥伤人,这几个症状最明显,牢记这几个养生小妙招,赶走它!
健康内容2024-10-30

“暑退秋澄气转凉,日光夜色两均长。”秋分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,秋季的第四个节气。秋分节气的到来,意味着正式入秋。


秋分之后燥邪当令,秋燥伤津,不少人会出现鼻咽干燥、唇焦口干、咳嗽少痰、皮肤瘙痒、甚至大便秘结等“不爽”的症状。

中医认为,五脏在秋应肺,燥邪最易损伤肺及津液,因此秋季保健重在养阴益肺,做对便能缓解秋燥带来的问题,下面为大家分享几个应对秋燥症状的小技巧,愿大家舒舒服服过一个滋润的秋天。

秋燥烦人 中医来支招

1. 秋咳—食疗镇咳

白露节气过后,早晚气温变化较大,气候干燥,容易引起燥咳。燥咳常表现为干咳不止、无痰或少痰、难以咯出、痰中带血丝,并伴有口干咽痛、喉痒、声音嘶哑、舌红少津等症状。

食疗对秋天燥咳、感冒引起的咳嗽,都有较好的疗效。


陈皮雪梨汤

【原料】

雪梨1个,冰糖10-15粒,陈皮4片。

【作用】

雪梨:清热生津、润燥化痰、通便。陈皮:健脾开胃、燥湿化痰。

雪梨陈皮汤具有清热润燥、化痰止咳的作用。

【适应人群】

适用于肠燥便秘、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、咳嗽痰多者。但脾胃虚寒,阴虚燥咳者慎用

【做法】

将梨洗净,连皮切块,去核去蒂,同陈皮、冰糖一同放入炖盅内,加适量水,隔水慢炖1小时左右即可。


2. 皮肤干燥—润肺固肾

秋季身体缺水的典型症状还有皮肤干燥,而滋养肌肤,就要注意润肺。中医认为,“肺主皮毛”,“皮毛”为一身之表,包括汗腺、皮肤与毛发等组织,有分泌汗液、润泽皮肤、调节呼吸和抵御外邪的功能。

针对皮肤干燥的情况,首先要润肺,可多吃梨、罗汉果、杏仁一类润肺的食物。它们都有润肺、凉心、消痰、降火、解毒的功效,适合秋季节食用。

3. 眼睛干—做艾灸

眼睛疲劳干涩,也是很多人在秋季容易遇到的情况,再加上经常看电脑、玩手机,会让眼睛越发的不适。

中医认为, "五脏六腑之精气,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"。除了善用眼药水外,适度搭配艾灸等中医疗法,也能缓解因秋燥带来的眼部不适感。


除了经常艾灸,日常润目,可适当吃些枸杞子,每天一小把,或是泡水来喝,它是补益肝肾精血食品之一。

也可用温热的毛巾热敷眼睛,每次20-30分钟,可湿润眼表,活血、通脉、明目,对于缓解视疲劳有很不错的效果。

4. 便秘—清补摩腹

摩腹具有调理脾胃气机,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。


方法:

将双手叠放,手掌心贴于腹部皮肤表面,稍加施力,环绕脐周作顺时针移动,动作应流畅,力度适中。可于每日睡前进行,持续6—10分钟。

秋季润燥,一定要清补,切勿大鱼大肉,体质虚弱久坐久卧或活动量少的老年人,应该适度地锻炼身体,如打太极、练八段锦等。

秋季气温多变,宜及时增添衣物,也要学会“恬淡虚无”应对秋悲,时刻保持清心寡欲,内心宁静,从而自得其乐。

-END-